老鄒是附近養鴿的鄰居,之前聽朋友說他的種鴿以老勢山打底,養一系黑粉鴿,三不五時會有伯馬鴿產生,是一個在來好鴿系。
他女婿也有養鴿,告知老鄒加一點速度鴿,提升一下速度,讓鴿子好天氣會快,惡氣候會伯馬,想的很完美,但遺傳好像不是這樣走,連續幾季,單關雖然都能入前幾名,只是後面就沒有了,之後也就沒有伯馬鴿的產生。
幾年前他問我怎麼辦? 我說,你一定把老鴿系丟了,果然如此,最後問老鴿系剩幾對? 他告知我剩2對,都是伯馬才留下當種鴿,飛幾關的都淘汰,送人。我說"你一定參了很多新鴿系進去,伯馬特性不在了,剩二對伯馬鴿,好好培育二年,又是一條好漢,用零用錢跟職業櫥拚速度,不是好選項,老人家就玩伯馬PC組就好了。
對於挑選種鴿,個人認為成績只能當參考,不能當成唯一指標,熟悉的鴿系,碰到喜歡的條件,可以多考慮先留種。
幾年過去,老鄒年年都還在比賽,今日又碰到他,我問他老鴿系應該培育很多了吧,成績如何?
老鄒說,沒伯馬的不留種,幾年下來,老種無形,沒有了(聽聽就好),有飛到四關五關的,沒伯馬的不想留。夠帥,帥到沒種可以留,但是另一個消息讓他直搖頭,他送出給朋友的老種鴿,下代都越飛越好,也會下來伯馬,反倒是自己無老鴿系可以養了,加上腿有點不方便,這季放完,要結束養鴿了。當然,我關心他的老種系是否轉讓? 他說沒有了,二對老鴿無形,也沒留種新生代,老鴿系整個就沒了,要去找朋友抓回老種,難如上青天。
擁有一系有伯馬特性的種鴿,是一件多麼幸運的一件事,只是嚴格到非伯馬不留,真的會把幸運耗盡,我想,留住一滴血在,條件不要太差(多代近親後,其實條件越差的鴿子,可能遺傳最好),就可以給予作出的機會,前提是要先留種下來啊,用成績當成篩選種鴿的唯一指標,總有一日會走入死胡同。
舉一個真實範例: 一羽下代領億萬的金母,近親回血是必然的,作育出一羽白癡母鴿,頭長偏了,在鐵籠會吃,放在種鴿舍搶不到吃的,鴿主必然要淘汰,剛好朋友到訪,想說這羽血統好,只要會吃能配對生蛋,就能養,日後下代幫朋友培育了出一個領賞血統,算是朋友救她一命,用下代成績回報朋友。
所謂引種,不一定是以進口速度鴿為主,可以挑選在來化鴿系,仍具有速度些的,但是伯馬特性不能少,這是我在來血統的引種跟雜交原則,簡單說就是在來鴿系,同一系統內配對,或是二系互配。春季跟夏季比賽鴿幾乎都是系統內互配的近親或遠親鴿,用20羽次實戰測試,冬季會用幾對在來系雜交互配,加幾對1/2進口1/2在來的實驗配對,縮短找出足夠的黃金配對時間,每次作育,也會有一些是進口新血互配實驗,看下代訓練期間的表現為主,不是一定要飛到入賞才留種,需要給訓練期間表現穩定,較好的第二代作育的機會。而這實戰測試也會持續下去,越強的強豪,越是走在好鴿系的領先位置,強豪也是會不間斷的引種,不論是國內的或是國外的。
老鄒對自己的老種鴿要求很嚴格,但是同一標準,新來的大名鴿下代也要用同樣的標準去要求,怎麼會把老種給斷送了,反而讓單關速度鴿佔據了整個種鴿舍,最後讓老鄒自己很感慨,黯然落幕,其實我也很感慨,有前車之鑑,希望自己不要犯同樣的錯誤。
可能自己比較愛鴿,對於資格賽前常常表現好的比賽鴿,較為寬容,看好的鴿子,失格歸返我也會留種,留種首重血統,次重條件,真的條件很好,直接拉下來當種鴿,不比賽了,有時作育出超級鴿,真的需要緣分啊。去年夏季的未比賽鴿,留下幾羽好種,今年夏季的大新莊比賽鴿,也已經抓出二羽個頭條件跟血統都好的直接留種,夏季的大北區比賽鴿,也預計抓下來二羽直接留種(母親鴿意外死掉,要保持鴿系一個分支的母鴿)。